
疫情反復,各學校線下教學再次被暫停。家長們再次開啟居家陪娃學習模式。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和終身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應變能力、處事能力,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身心成長。那么在孩子居家學習期間,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有效陪伴,助力孩子的網課學習呢? 恩貝依頓
今天,團團心理工作室為家有小學生的家長支支招。
一、保持良好心態,做內心安定的父母。
常言道:變化是永恒的不變。在我們的周圍有很多家長,是談網課色變,認為網課效果不好,會影響視力等等,這些問題多多少少是會存在的,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兩年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網課也在不斷地發展完善。孩子們在感受名師課堂魅力的同時,還培養了獨立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家長應該對孩子進行正向激勵,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網課學習,不能用自己的主觀臆斷來影響孩子對網課的重視度。
當然,網課的地點是在家里,家長和神獸們24小時關在一起,有時也難免會心理和心靈上的碰撞,但不管是河東獅吼,還是嘮叨指責,其實,都只是家長自己在發泄情緒而已,并不能從根本上來解決問題。我們說親子之間的對抗,永遠沒有輸和贏,只有傷害和傷心,只會吞噬掉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因此,父母要先調整好自己的認知和心態,用更積極更樂觀的態度和孩子接觸,切記表現出抱怨、煩躁、無所事事的狀態。必要時,還可以借助生活事件進行引導。孩子們會不自覺地感受、記憶和模仿,防疫居家的這段時間,對家長朋友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教育時機。所以請家長朋友要保持良好的心態。
二、營造良好環境,做以身作則的父母。
居家陪伴孩子,除了需要好心態,更應該有好舉措。在網上有一個小視頻,有一個小女孩每次上網課時,都要媽媽扮演老師,模仿線下上課時的模式,課前喊“上課”,小女孩充當班長喊“起立”,媽媽接著說“同學們好”“老師好”,“請坐下”,這一套完整的流程走下來,小女孩才開始正是進入網課狀態。這個簡單的小視頻很好地向我們傳達了一個理念,那就是居家學習應該有它的儀式感。
具體來說,是需要要做到以下幾個字:
第一個字是“凈”,干凈的“凈”。
孩子的學習環境要純粹,只要放置一些必要的學習用品,如果把玩具和其他一些物品放在那里,容易讓孩子分心。對于孩子上課的設備,能夠用大屏幕,我們就不用小屏幕。盡量選擇有護眼功能的電子設備,定期清空電子設備里不必要的軟件APP,孩子上網課時要避免家里人同時上網,看電影或者看電視,因為大量的視頻會擠占到寬帶的速率。
第二個字是“靜”,安靜的“靜”。
孩子的學習場所,要安排在相對不受打擾的地方,房門可以不關,這樣家長在外面安靜的做事,還可以不時地關注到孩子的學習狀態。
第三個字是“謹”,嚴謹的“謹”。
有人說,居家辦公有時候比上班更累,確實當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界限的時候,可能就會把日子過得一團糟,所以劃分時間界限非常重要。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天的居家學習和生活計劃,有記錄,有獎懲。比如:爸爸、媽媽和寶寶幾點起床、幾點睡覺;爸爸、媽媽和孩子上午收獲了什么,下午學習了什么;今天做了哪些值得表揚的事;今天做了哪些不太好的事等。
對于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列上表格,給加分項目貼上小星星或者笑臉的標識,不好的貼上小苦臉等標識。溫馨提示:做完這些不是最終目標,關鍵在于整個家庭在一起的互動和交流。
小孩子們特別喜歡和父母一起做家庭互動,這就是難得的成長和教育的時機。既沒有說教訓斥,又能心平氣和地感染和影響。全家一起嚴格遵守。當然,這種方法的前提是家長自己一定要以身示范,做好孩子的榜樣。
第四個字是“禁”,嚴禁的“禁”。
對孩子來說,無論是游戲還是上課,不要一次呈現過多的刺激物。孩子因為年齡小,注意力易被新鮮強烈多變的刺激物所吸引。要防止多余的刺激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分散。即使孩子在游戲,也不要認為那只是“玩”,用其他活動(如喝水吃零食)來干擾他。這不僅是對孩子學習的干擾,也不利于培養持久的專注力。
學習的地方就是用來學習的,吃東西可以到餐廳或者是客廳,對于電子產品也不是一點都不能碰,而是要限制使用的時間。晚上不要讓孩子和電子產品共處一室,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遠遠低于成年人。我們固然要相信孩子,但是也不能高估了孩子。家長朋友們好的陪伴不僅是學習的陪伴,更是情感的陪伴,好的陪伴,不是一味的提要求,更是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親近孩子,讀懂孩子。
三、提供快樂能量,做智慧有愛的父母。
前面我們提到了很多居家學習的方法,其實決定孩子居家學習效率的根本原因還是孩子自己的內驅力。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學習的內驅力與三個基本的心理需求有關,第一個是歸屬感,第二個是自主感,第三個叫勝任感。
其中歸屬感就是來自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接納。包容和關注,所以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就顯得非常重要??梢赃@么說,親子關系好了,就什么都好辦了。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活動——游戲。魯迅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尤其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游戲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主要方式。游戲能促進孩子的身體健康,能促進孩子的認知和語言的發展,能促進孩子創造力的發展,能促進孩子情感的發展,能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例如,要教會兒童認識身體的各個部分,記住名稱。玩"醫生看病”的游戲效果顯然要比讓孩子看身體各部分的圖片效果好。
年幼的孩子對他們喜歡的游戲常表現出長時間的注意,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穩定性較強。對孩子而言,無論什么游戲都是充滿魔力和想象的場所,他們能在其中得到完全釋放,成就自我。
因此,居家隔離期間,家長可以在家里多開展游戲,在游戲中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提升學習力。
四、提升溝通技能,做平等共情的父母。
在和孩子的溝通上,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來嘗試:
第一是要做到有尊重,有商討。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一般還是比較聽話的,但是到了高年級,孩子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以后,家長在指導孩子學習時,要像朋友一樣心平氣和的和他商討問題,要避免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的訓話方式。
第二是要做到有策略,有尺度,溝通是一門藝術。家長盡量要說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做孩子感興趣的事,這樣能解除孩子的防御心理和抗拒心理。比如和孩子一起勞動,或者養一盆孩子想養的花,養一只孩子想養的寵物,在家長和孩子共同給植物澆水給動物洗澡的過程當中會產生很多心靈的默契和共鳴。我們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系之后,再跟孩子聊學習方面的事情,他會更加樂于接受。
第三是要做到有傾聽,有耐心。成長中的孩子,會有很多問題,父母就要學會閉上自己的嘴巴,豎起自己的耳朵,你愿意傾聽,孩子才愿意傾訴,你就能夠為他提出可行性建議。
第四是要有激勵,有趣味。家長對孩子居家表現要以正向激勵為主,讓孩子對學習有一種勝任感、成功感。說話的時候,要輕松有趣,把原本干巴巴的事情表現的妙趣橫生,這樣的溝通,孩子就非常喜歡,在不自覺中能達到一種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例如同樣是孩子不愿意去上網課,您與其斥責孩子為什么還不去上網課,不如幽默地調侃:“快去上網課啦,我們家孩子上網課時,連背影都是全校最帥的?!北憧梢赃_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全員參與,一起做家務。研究表明,經常做家務可以培養兒童自立自強的生活能力,增強其對生活的信心,有助于其勇敢面對各種困難,增強其適應環境的能力。經常與父母一起做家務還可以增進親子關系,良好的親子關系可以滋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疫情打亂了我們尤其打亂了孩子們的學習生活,面對疫情,讓我們以干凈舒適的環境,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輕松愉快的學習,一起抗疫,一起成長吧。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和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如侵害您的合法權益,請您及時聯系我們(400-883-1007),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